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。硕士阶段基本上每周每门功课要看400-500页的一本书,同时有3-4门功课。自己寻大家都叫太难了,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学生。社会科学也要理解的,而且要理解得更好,,还有数学模型,需要搞清这些模型是很难的。楼上说不需要深刻理解是绝对错误的。不深刻理解你根本没办法参与讨论,只能在讨论时做哑吧。那样是拿不到好成绩的。要知道文科的课堂表现占分很高,我们是30%,其中多数靠讨论评分。
讨论的内容也很叫人崩溃:这本书里提到的试验有什么不完善的,如何改进?如果让你接着这个研究做,你会怎么做? 这两本书,一篇论文讨论同一个话题为什么得出了不同的结论? 崩溃至极。
方法就是什么时候都带着书,有空就看,同时记笔记。大量看书不记笔记是根本行不通的。
读到博士阶段其实反而好些,就注重于自己的项目和领域,看相关的书。导师也会给书目,要求你和他讨论,但是我觉得压力反而没有硕士阶段大了。超经常的讨论就是自己的研究设计应该怎么做,怎么改进。
保持持状态需要你自己真的喜欢自己做的事情。在国外读博,至少在我待的地方是很痛苦的。一般老师会反复问你是不是真要读。读起来会有很多困难的。呵呵,我基本没有在2点前睡过觉。
你说的西方人好像初高中不咋地,到大学就很厉害。这个和教育方法和体系有关系。我们基础教育都是填鸭式的,标准化答题,老师是绝对权威。人家是启发式的,老师和学生可以一起探讨。我在欧洲课堂上没听见有教授说你这是错的。而是以讨论的态度来对待分歧